Nov. 11 at 10:00 am
Hotel Kunlun Beijing
Lot 122
LU YANSHAO DONGTING SCENERY
Hand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951
Estimate(RMB): 18,000,000-22,000,000
Estimate(USD): 2,647,059-3,235,295
Unsold
(1)Signed Lu Yanshao, dated xinmao,1951, annotations by Cheng Shifa, Xu Bangda and Liu Danzhai, with a dedication, eleven seals of the artists and one seal of the collector.
(2)Signed Lu Yanshao, dated xinmao,1951, annotations by Xie Zhiliu and Qi Gong, with a dedication, ten seals of the artists and one seal of the collector.
《洞庭东山图卷》
题签:(刘旦宅题)陆俨少《洞庭山色图卷》,丁丑(1997年)春,旦宅题。
钤印:旦宅
引首:(谢稚柳题)洞庭山色图。稚柳。
钤印:壮暮翁、稚柳
本幅:东洞庭山法海坞,其上则莫厘峰也。辛卯春日,为藜青友契写,陆俨少。
钤印:陆氏、俨少、骫骳楼
收藏印:虚怀斋收藏印
后纸:(谢稚柳题)烟波云岫,瞬忽变幻。洞庭纵横,尽在笔墨之中。乙亥(1995年)冬日,题陆俨少《洞庭山色图卷》,壮暮翁谢稚柳巨鹿园居。
钤印:壮暮翁、稚柳
(启功题)陆俨少先生笔具造化之工,落墨便有宋人之工、元人之韵。仆曾见其写少陵秋兴八景小卷,景物变幻,赋色沉古,虽黄鹤山樵不足过也。今复睹此双卷,水墨沉厚,源于董巨,青绿秀蒨,依稀停云家法,乃知大手笔固无所不能也。前岁遽归道山,其遗迹更为世所珍重,而飞凫人从而伪作,好事者不能辨,真赏之士愈(逾)益球图视之矣。此双卷盖真迹之精者,藏家幸什袭焉。丙子(1996年)冬日,启功时年八十又四。
钤印:元白、启功八十以后作、丙子
《洞庭西山图卷》
题签:(刘旦宅题)陆俨少《洞庭莫厘峰卷》,丁丑(1997年)春,旦宅题。
钤印:旦宅
引首:(程十发题)洞庭莫厘峰。程十发题。
钤印:十发、程潼、三釜书屋
本幅:予友叶子藜青以明路文贞公撰书《唐内侍张丞业传》,并澹归上人书《路公别传》,合成一卷藏于家。盖君旧居在震泽之东洞庭山,去法海坞不数百武,其上则莫厘峰,而路公马鬣实在坞中。此皆童时游钓之地,而壮岁以还,有志四方,日以桑梓为念。既得路公卷,山中文献斯为仅有,缅怀乡哲,因属予写法海坞图,又以具区三万六千顷,莫厘、缥缈二峰隔水相望,请援赵魏国故事,继写消夏湾一角,合成东西两洞庭图记。予曩岁两至其处,烟波云岫,瞬息变幻,笔墨无灵,曾何足以尽之,甚愧藜青之请,两图既成,爰书其后。辛卯三月,陆俨少并记。
钤印:陆、俨少、骫骳楼
收藏印:虚怀斋珍藏书画印
后纸:(徐邦达题)莫厘缥缈望东西,一笔(陆探微有一笔画)描来世孰齐。马鬣崇贤闻叶子,披图法海(坞也)更凄迷。一(第二字应书成厘)。
海上同游事已尘,白头剩我未归身(余旅京,半世未南旋)。为追魏国双图迹,填札还教出富春。二。
此陆宛若兄中岁为藜青叶子写太湖洞庭东西二山图,卷中有法海坞,云有明路文贞公振飞马鬣封在焉。余按:路公生北地曲周,虽明末流寓苏州,然末节走居海岛,又曾赴永明王召,未及而卒于途,不知何以得葬洞庭山坞,此据陆兄跋中叶子云云。宛若画笔差近元人,如此卷是已,素为余所欣慕。今两君皆已隔世,惟余白头衰颓,无济于时用。灯下展读双图,意思惘然,为书二绝句于后。东海徐邦达并记。
钤印:孚尹、徐邦达印
(刘旦宅题)元汤垕谓,李成胸次磊落,寓意于山水,曰寓意者,即以山水之状写己之襟抱也。今观陆俨翁《洞庭东西山合卷》,乃壮岁力作,翁备历轗轲,胸多垒块,一寓之于画,其境视钱选、黄公望略同,故颇有相合处,至两山之春秋万象,读者会自得之。丙子(1996年)岁暮,刘旦宅记。
钤印:刘浑、旦宅、吉祥
SIZE: 24×93 cm.(2) 约2平尺(画心每幅)
PUBLISH
《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集》第268至271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陆俨少全集·一》第74至77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
(洞庭西山图卷)《大观月刊·第31期》第60页,(台北)雅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年4月
DOCUMENTARY
苏富比香港,1998年4月27日,编号171
DESCRIPTION
说明:拍品画心与题跋装配有误。现《洞庭东山图卷》之题签、引首、谢跋应属《洞庭西山图卷》;现《洞庭西山图卷》之题签、引首、徐跋应属《洞庭东山图卷》。
《洞庭东西山图对卷》为陆俨少1951年应友人叶藜青之请所作,画家先制《洞庭东山图卷》(以下简称东山卷),描绘苏州太湖洞庭东山胜景,复以青绿设色绘《洞庭西山图卷》(以下简称西山卷),表现洞庭西山妙境。二卷共有刘旦宅题签各一,程十发、谢稚柳引首各一,徐邦达、刘旦宅、谢稚柳、启功后跋共四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与青绿西山卷相配的刘旦宅题签、程十发引首、徐邦达后跋应为东山卷之附属,而目前与东山卷装于一处的刘旦宅题签和谢稚柳引首、后跋则应与西山卷相配。据画家在西山卷长题可知,绘制此双卷之缘起,乃为叶藜青得明末名贤路振飞《唐内侍张承业传》及释澹归《路公别传》书法合卷,叶氏身为苏州人士,仰慕家乡先贤,故延请陆俨少绘制东山卷,继而“援赵魏国故事”,仿照元代赵孟頫绘《东西两洞庭图》之举又创作西山卷,故而东西山图对卷合为一璧。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其东南部有洞庭山,是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的统称。洞庭东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半岛,相传隋朝莫厘将军曾居于此,故称莫厘山,主峰莫厘峰。洞庭西山是太湖东南部的岛屿,位于东山的西北方向,与东山隔水相望,主峰缥缈峰为苏南第一高峰。洞庭东、西两山之景几乎囊括了太湖的精华,自然景观包括消夏湾、林屋洞、翠峰坞等,历史人文古迹则有法海寺、葑山寺、路文贞公墓、路文贞公祠、启园等。
东山卷兼取平远、深远二法,以自东南向西北的俯视角度描绘洞庭东山之景色。正中即为莫厘峰,其下为草木繁茂的法海坳,法海寺坐落坳中,数座殿宇半隐半现。一条公路自山中蜿蜒而出,路左侧绘牌坊一座,坊后绘平台、圆冢,当为路文贞公墓之所在。画面右下绘村舍幢幢,一人闲居其间,或喻指上款人叶藜青。山峦之后即为烟波浩渺的太湖,湖中众多岛屿、山峰罗列其间,湖面舟行点点,高耸的山峦与微若米粒的舟船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出舟远湖阔之境。
西山卷青绿设色,全以细笔绘就,精严整饬,迥异于东山卷前山后水的安排,西山卷取前水后山的布局,前景绘消夏湾蜿蜒之状,消夏湾传说为吴王夫差避暑之处,“杳弱仙乡,殆非人境”,不置一人,只绘空船十余条,增益其“野渡无人舟自横”之意境。水面以淡蓝色微微罩染,营造出极为微妙的色彩变化,如时时相异的天光云影映照在湖面上一般,精细而真实。水波纹则以淡色墨细细勾绘,无一笔懈怠处,亦无一笔板滞处,极为精心。远处岸上,茂树成丛,村舍连片,居中之山尖几欲冲破画面,此即为太湖第一高峰缥缈峰,云岚弥漫,萦绕其间,画家以留白绘云气,增加缥缈峰“缥缈”之态,同时深化了画面的层次,使得山愈远,景愈深。
1950年代,画家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进入其艺术成熟时期。1951年所作的《洞庭东西山图对卷》,当之无愧为陆俨少艺术成熟期之代表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卷以合璧对卷的形式,分别展示了陆俨少艺术盛期的两种风貌—即以东山卷为代表的收放自如的陆氏典型山水与以西山卷为代表的缜密娟秀的陆氏青绿山水。青绿一卷尤为难能可贵,因陆俨少作画重视“色不掩笔”,故青绿作品不多。他的青绿是“吸取敦煌以及唐画勾线,参以赵孟頫、钱舜举法成之,即在青绿设色中也突出线条。刘海粟一见大为赏识,谓可作宋画看。”因此,西山卷更接近小青绿的处理方式,显得明净清雅,若有书卷气流溢其间。同时画面中基本只用绿、赭二色,形成精细整洁的视觉感受。
上款叶藜青,名逸,号石林后人,江苏苏州人。实业家,曾师从赵叔孺,后为吴湖帆弟子,工山水、花鸟,富收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